1、点击页面右上角 ···

2、然后点击 “在浏览器打开”即可

《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公布!

水泥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2025-04-25

广告

据悉,绿证是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绿证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建成;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49.55亿个。

据悉,绿证是对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1个绿证单位对应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绿证由国家能源局负责核发和管理,以电网企业、电力交易机构提供的电量数据为基础按月统一核发,加盖国家能源局绿色电力证书专用章。

《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中提到:

支持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力度加大

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制度作为一项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核心政策措施,自2020年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完善相关要求,2024年对电解铝等行业提出绿色电力消费目标比例要求并使用绿证核算;同时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均按照消纳责任权重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切实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水平。比如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和广东省等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文件,要求实施存量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和新上高耗能项目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承诺制,通过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建立高耗能企业绿色电力强制消费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购买绿证绿电方式实施绿色电力消费替代;提出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和用能预算管理目标分配到重点用能单位,明确最低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通过购买绿证绿电提高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满足消纳责任权重考核要求(见专栏2)。

专栏2 地方消纳责任权重分解落实情况

(5)山西省建立高载能企业绿色电力强制消费机制。2024年7月,山西省能源局出台《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方案》,提出以被纳入碳市场范围的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建立高载能企业绿色电力强制消费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购买绿证绿电方式实施绿色电力消费替代。

2024年7月8日,山西省能源局印发了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 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方案的通知。

推动绿电资源就地转化 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作方案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全面推动风、光、水、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下统称“绿电”)消费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我省作为绿电资源大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绿电就地转化,是承接外资、出口、战新等头部企业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为加快推进我省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将绿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壮大绿色产业招项目,培育发展新动能

1.以绿电集聚出口型新兴制造业项目。以工业类开发区为载体,聚焦出口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家电等新兴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瞄准相关头部企业的绿电消费需求,开展绿电供应专项招商,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制造园区。(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投促局,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以绿电吸引外资及供应链项目。以东部地区对绿电需求量大的外资企业以及外资在华供应链企业为重点,联合绿电开发企业共同开展绿电招商,以绿电直连或微电网等供应方式,吸引相关企业生产类项目来我省投资落地。(省商务厅、省能源局、省投促局,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3.以绿电吸引优质载能深加工项目。依托镁铝资源、绿电资源优势,以及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对镁铝材料的巨大需求,吸引国内镁铝加工头部企业和产能入晋,推动镁铝产业围绕绿色转型延链、强链,打造绿色镁铝合金产业基地。(省能源局、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投促局,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4.以绿电培育绿色算力和人工智能项目。依托我省绿电和区位优势,抓住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机遇,科学布局一批算力中心和智算中心项目,通过开展绿电直连、优化数据中心运行、完善市场规则等途径,实现绿电与算力中心一体化融合发展,培育绿色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新业态。(省发展改革委、省数据局、省能源局,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二、拓展绿色能源引技术,打造零碳能源供应新体系

5.布局绿电制氢制醇。依托离网式绿电积极布局绿电电解水制氢和绿氢制甲醇等项目,不断拓展绿氢应用场景,推动绿氢在化工领域逐步替代灰氢,支持发展绿氢化工,助力化工行业实现深度脱碳;推动绿醇技术研发和项目示范,促进绿醇在交通、工业、电力等领域应用。(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省交通厅,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6.开展绿电制造“绿碳”。深入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吸引前沿技术型企业,探索开展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产业链项目商业化布局,利用厂区周边或内部闲置地面、建筑屋顶建设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在二氧化碳捕集、转化和制备为碳纳米管等新型碳材料的全过程使用绿电,让“绿碳”生产逐步规模化、产业化落地。(省能源局,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三、推动“重点行业+绿电”,助力存量产业节能降碳

7.推动重点高载能行业绿色发展。以未来可能被纳入碳市场范围的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建立高载能企业绿电强制消费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购买绿电或绿证的方式实施绿电消费替代,实现由高载能向“绿色载能”转变,推动行业提质增效。(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省统计局,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8.服务构建绿色制造业产业体系。以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的制造业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充分利用厂房屋顶、办公楼墙壁和厂区空地等区域,开展分布式绿电项目建设,提升企业绿电消费比重,打造绿色制造工厂示范;支持各类具备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发利用分布式绿电项目。(省工信厅、省能源局,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9.开展绿电设备“绿电制造”工程。以我省当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生产龙头企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产业链优势,与电力企业合作开发绿电项目,通过绿电交易方式实现绿电设备“绿电制造”。(省能源局、省工信厅,省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各市人民政府)

四、创新绿电供给机制,拓展绿电招商政策空间

10.实施绿电直连和微电网供电。针对新建出口型企业绿电消费需求,按照完善机制、试点先行的原则,结合实际探索开展绿电项目与用电项目通过电网企业建设专线直连的供电模式,满足出口型产品的国际绿电消费规则要求;在绿电占比高的地区,结合新建用电项目推进与公网互联的风光储互补智能微电网项目试点建设。(省能源局、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11.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依托新建用电负荷项目,配套建设一批绿电项目,通过完善调度技术、运行机制和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建立源网荷储项目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模式,提升绿电自用消纳水平和系统运行安全稳定性。(省能源局、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12.建立分布式绿电就近交易机制。围绕支持分布式绿电就近消纳,研究制定分布式绿电就近交易价格政策,为分布式绿电就近与用电企业开展交易创造条件,支持分布式绿电规模化发展和就近消纳。(省能源局、省发改委)

13.完善绿电绿证交易机制。优化绿电交易组织和结算衔接,缩短绿证流转时间;丰富绿电交易品种,为发用双方提供灵活的合同偏差调整手段,降低绿电交易成本;支持发用双方开展多年度绿电交易合作,通过长期协议锁定绿电供需和价格。(省能源局,山西电力交易中心)

五、完善绿电消费配套措施,扩大绿电应用场景

14.细化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机制。在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机制基础上,以绿证作为绿电消纳的唯一凭证,重点细化对高耗能企业的绿电消纳责任权重统计和考核配套机制,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周期和考核激励办法,逐步激发企业消纳绿电的内在驱动力。(省能源局)

15.完善绿电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机制。研究细化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的落实措施,将绿电消费量从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健全绿电消费认证和节能降碳管理衔接机制,将绿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机制,实行新上项目绿电消费承诺制。建立重点用能单位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机制,超出预算部分通过购买绿证绿电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省能源局、省统计局)

16.推动绿电与碳排放核算衔接。密切跟踪国家碳排放核算相关政策,鼓励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范围的重点行业企业提高绿电使用比例;推动将绿证纳入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鼓励我省出口欧盟的钢铁、铝、化肥等产品生产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和认证工作;聚焦消纳绿电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重点产品,推动开展碳足迹核算的研究及量化。(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

省直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任务分工,结合工作实际,精心指导市县推进绿电招商、布局绿色产业,全面推进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助力产业转型。各级开发区、各市招商引资部门,要用足用好绿电鼓励政策,把绿电资源就地转化工作与招商引资、产业转型紧密结合,抓好具体实施。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绿电招商、低碳转型”的社会氛围,打造好绿电招商金字招牌。

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积极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将在2025年5月27-28日,举办“2025中国水泥双碳大会暨第十三届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同期举行“2025水泥行业ESG排行榜”发布仪式。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精英,集结多方资源,为行业提供技术攻坚、政策落地、资源对接的全方位支持。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水泥网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 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免责声明)

广告

相关资讯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台泥羊电共生方案

水泥 05-22

全国首家水泥企业完成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

水泥 05-22

超过1000家水泥企业纳入2025年碳排放权交易重点单位名录

水泥 05-21

“碳” 如何变成真金白银?看碳资产增值的 N 种玩法!

水泥 05-21

豪瑞与ELEMENTAL将携新型建筑碳汇技术亮相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水泥 05-20

成都路桥董事长,硕士,28岁,年薪92.57万

混凝土 05-20

压力下我国水泥行业求解破局之策

水泥 05-20

全寿命减排破局!水泥行业量化碳减排向 “形象工程” 说不!

水泥 05-20

降碳增效双丰收!仕净科技重塑水泥行业碳减排格局!

水泥 05-19

多维施策!实现水泥行业环保与效益双平衡!

水泥 05-15

中创清源高效低能耗碳捕集工艺介绍

水泥 05-15

“2025水泥行业ESG排行榜”即将重磅发布!

水泥 05-14

江西省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泥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

水泥 05-13

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公布!

水泥 05-09

齐砚勇:探寻分解炉与回转窑节能降碳的突破口!

水泥 05-06

青州中联CCUS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

水泥 04-30

破解技术难题!仕净科技变废为宝 提升企业长期盈利能力

水泥 04-29

周育先详解2025中国建材集团“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水泥 04-28

水泥双碳大会即将启幕!解码 “碳约束” 与绿色发展新路径

水泥 04-27

碳市场加速扩容!水泥行业头部企业有备而来!

水泥 04-25

涉及36家水泥企业!安徽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公示

水泥 04-24

水泥行业如何应对“碳考”?

水泥 04-24

[2025.5.27-28 武汉]2025中国水泥双碳大会暨第十三届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

水泥 04-22

绿色引擎,解锁娲石绿色生产新未来

水泥 04-22

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水泥行业头部企业“准备充分”

水泥 04-17

高原护绿!华新日喀则公司环保处置能力再升级

水泥 04-10

一图读懂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

水泥 03-26

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发布!

水泥 03-24

江苏上峰荣获“江苏省绿色工厂”称号

水泥 03-24

产业峰会|德国史密斯菲斯特:替代燃料推动水泥行业低碳发展

水泥 03-21

产业峰会|广东新巨能:“保供应 保安全 促消纳”是贯穿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核心问题

水泥 03-21

产业峰会|史才军:碳矿化制品的耐久性和结构性能需要研究以扩大其应用

水泥 03-21

吨水泥电费直降15%!为什么头部水泥企业都纷纷布局储能?

水泥 03-21

多部门发布!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

水泥 03-19

工信部发布《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

水泥 03-19

史才军:水泥行业碳排放的矿化利用

水泥 03-13

闫浩春: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赋能水泥企业对接全国碳市场

水泥 03-13

金隅冀东水泥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水泥 03-11

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

水泥,光伏,储能 03-04

涉及水泥行业!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水泥 02-28

遇见丨一起到国家级绿色工厂—— 赣江海螺看看吧~

水泥 02-26

多项水泥行业相关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

水泥 02-13

共赴水泥产业盛会 解锁 “新周期 反内卷 谋突破” 密码

水泥 02-10

走进绿色工厂——青州中联水泥

水泥 02-07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水泥 01-24

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水泥 01-23

《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发布!

水泥,混凝土 01-16

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团体标准推荐清单(第一批)公布!

水泥,混凝土 01-16

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将参与水泥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

水泥 01-14

深耕绿色低碳 引领行业变革 台泥集团与北京国建联信认证中心深化战略合作

水泥 01-11

加载中...
缩小

放大
  • 标准
  • 特大
取消
发布
发布成功

打开水泥网APP阅读

取消
确认